高二上學期期末復習——小說知識點講解+專項練習
一、知識點匯總
1.讀標題
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作用:
① 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②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
② 括小說主要事件 ④設懸念,引起閱讀的興趣
⑤貫穿全文起線索作用 ⑥具有象征意義,揭示小說主題,畫龍點睛
⑦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2.讀人物(寫了那些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他們之間的關系)
首先確立小說的主人公是誰的方法(常設題目考查,應留意):
①標題就指明了主人公,②最能傳達主題思想的人物,
③與情節聯系密切,④作者極力刻畫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
⑤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
其次,了解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最后,了解手法
⑴正面描寫——直接描寫
⑵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3)肖像、神態、動作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4)語言描寫: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也體現著人物的思想性格。
(5)心理描寫: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寫,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思想活動描寫,它往往和外貌、語言、行動交叉在一起。
(6)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細節描寫的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細節可以刻畫人物性格追求愛好
②典型的細節可以深化主題。
③典型的細節可以推動情節的發展營造一種氛圍。
④典型的細節可以渲染時代氣氛、地方特色。
⑤造典型的環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動。
⑥典型的細節可以暗示影射。
3.讀情節
分析情節作用的題目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來作答或者扣住情節、人物、主題、環境來作答。
情節作用
① 置懸念 ②引出下文
③ 后面的情節發展做鋪墊或埋伏筆 ⑤結構照應前文
⑥推動情節發展或轉折 ⑦線索,貫穿全文
⑧點明人物活動的環境 ⑨內容表現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
⑩表現主旨或深化了主題
4.讀環境
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舞臺,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表現主旨有極其重要的關系。閱讀中始終把環境、情節和人物聯系起來,才能把握小說創作的真諦。
⑴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會本質特征,揭示主題。
⑵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②渲染氣氛,為后邊刻畫人物作鋪墊;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種心理;
④展開、推動情節發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5.讀意圖(主題)
①從小說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概括小說的主題。
②聯系小說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征,從而把握小說的主題。
③從揭示主題的句子來把握作品的主題。
④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二、常見題型及答題格式
(一)標題作用
1.【常見題型】
①--標題有什么含義。
②--作為小說的標題,意蘊豐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③這篇小說的題目改成"--"好不好,請談談你的觀點和具體理由。
④小說題為"--",但寫別的文字多,結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⑤這篇小說以"--"為題,有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情節結構、題材選擇等多方面的考慮。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并作分析。
2.思考角度:
(1)標題的作用(見上)
(2)情節(結構)角度
(3)主要人物角度(思想品德)
(4)主題角度
(5)環境角度
答題模式
標題字面義+作用(有針對性地選取一兩個角度即可)
(二)篩選信息
1、【常見題型】
(1)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
(2)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
(3)這篇小說的情節是如何展開的?請概括回答。
(4)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思考角度:
(1)一句話概括情節式
主要用概括性的語句表述小說的主要情節
答題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該事情的結果和產生的影響。
(2)分點概括情節式
情節發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或一個情節內部的細節)
三、專項練習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不叫遛彎兒,叫散步
趙新
葫蘆老漢從省城回到老家溝里村,正是夕陽西下、落霞繽紛的傍晚時分。一下子走了一個多月,他很是想家,想念家鄉的山水,想念家鄉的親朋,想念家鄉的月亮,想念家鄉的和風細雨。等到吃了晚飯、收拾好碗筷之后,他對女人說,走,你和我到村外轉悠轉悠,看看那小路,看看那樹林,看看那沙灘,看看那河水,看看那……
女人問,咱們兩個一起去?并著肩膀一起走?
他說,那是當然。我在省城兒子家里,天天晚上出門遛彎兒,可惜你不在我的身邊,一個人轉來轉去,就缺少了成色,缺少了滋味,缺少了意思!
女人搖了搖頭,意思?什么意思?你去吧,俺不去,咱倆一塊兒瞎轉悠,俺怕別人笑話!
他笑了,都60歲的人啦,老夫老妻了,誰笑話?常言道,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帶上你的手機,走吧。
他伸手去拉女人時,女人躲開了。
葫蘆沒了奈何,仰天感嘆道,哎呀,就你臉皮??!在省城的大街上、花園里,人家紅男綠女,成雙成對,摟著的,抱著的,都是兩口子。人家都不怕,你怕什么?
女人很嚴肅地說,那可不一樣,人家是在省城,咱們是在山溝里!
葫蘆說,山溝里的人就不是人啦?山溝里的人就沒感情啦?山溝里的人就矬半截啦?山溝里的人就……
女人說,你別和我抬杠,反正我不和你一起去!
說不服,勸不動,葫蘆只好一個人走出門來,沿著村邊的小路,向流淌在沙灘上的那條小河走去。陽春三月,月色朦朧,小路上鳥語花香,和風習習。葫蘆正在感嘆自己的女人如何如何頭發長見識短、如何如何思想保守,回頭之間,看見一條黑影跟在自己身后,那影子若即若離、扭扭捏捏,很有意思。
葫蘆哈哈大笑。葫蘆喊道,老太太,趕快跟上來吧,還扭捏什么?我知道是你,我的那位韓大妮!
女人跑了幾步,就跟上來了。女人問老漢,你怎么知道是我跟著你?
葫蘆拉住女人的手,常言道,秤桿兒離不開秤砣,老頭兒離不開老婆。有感情嘛,所以你一定會跟著我。老太太,你看這夜色多么美好,你看這山水多么明媚,你看他們兩個多么親密!
女人很吃驚,誰們兩個?
葫蘆抱住女人的肩膀說,大妮,你說呢?
女人說,去去去,你敢叫我的小名,你老葫蘆真是長出息了!
一言未了,女人的手機響了,是兒子從省城打過來的。兒子問候娘的身體,問候爹到家了沒有,一路上是不是順利。葫蘆很高興,正想和兒子說上幾句,兒子卻把電話掛了。
葫蘆很遺憾地說,這小子,光知道他娘有手機——我也有手機,他為啥不打我的!
女人說,你小心眼兒!兒子哪里虧待了你?
他們沿著小路,走過一片飄著花香的桃樹林,來到了潔白細膩的沙灘上;沙灘很柔軟,一踩一個腳窩窩。
女人說,哎呀,腳底下好暄乎,你小心點兒。
葫蘆說,暄乎一點兒好,有彈性,踩下去舒服!
他們走到小河邊,河水很清亮,細微的波浪涌起來,咿咿呀呀,似有聲,又似無聲。
葫蘆說,老太太,你明白了嗎,如果只是我自己來,那是名副其實的遛彎兒,走出來走回去,很是枯燥乏味?,F在咱倆來了,內容就豐富了,這遛彎兒就成了一種陪伴,一種滋潤,一種享受!
女人點了點頭,老漢,你是怎么想到這一招兒的呢,還非得叫上俺?
葫蘆說,我在省城學的呀。城里人能做的事情,咱鄉下人就不能做嗎?
女人說,老漢,明天晚上咱們還出來轉悠??粗窃铝?,看著那星星,看著那長長的流水,我渾身就舒坦!
一個星期之后,村主任二毛突然來到葫蘆老漢家里,開門見山、鄭重其事地說,姑父,您好,我能給您提個意見嗎?
葫蘆說,可以可以,當然可以,你是主任,你隨便提。
二毛說,老人家,您以后晚上出來遛彎兒時,別帶我姑姑好不好?您這一帶呀,好家伙,亂套啦!
葫蘆說,等一等,你把話說清楚,什么好家伙,什么亂套啦?
二毛說,我的天哪,您沒看見嗎,您這一帶頭,咱們村的老夫妻、小夫妻成雙成對都出來遛彎兒了,深更半夜的,出了問題怎么辦?
葫蘆說,人家都是兩口子,能出什么問題呀?
二毛說,有的不是兩口子,也出來瞎跑!
葫蘆說,不是兩口子,也能出來遛彎兒呀,怎么會是瞎跑?你沒看見嗎,鄉親們遛彎兒時有說的有笑的,有扭的有唱的,有吹笛子的有拉胡琴的,現在咱們村熱鬧了,活潑了,有了生氣,有了氣象了,你二毛臉上不也光彩呀?
二毛高興了,姑父,謝謝您的吹捧,謝謝您的夸獎。這么說,您是給咱溝里村辦了一件好事呀。
葫蘆說,你說呢!你四十多歲的人,應該比我們想得透徹,想得周到。
幾天之后,葫蘆老漢和女人在沙灘上遛彎兒時忽然看見了二毛和他媳婦。老漢很興奮,立在那里大聲喊道,二毛,你們夫妻倆也來啦?好,好呀!
二毛說,姑父,怎么偏偏碰到您啦?我本來是堅決不來,可是我媳婦非拽著我出來,結果……我們家里是女人當家,我拗不過她呀!
葫蘆說,所以你就出來遛彎兒啦!
看了看天上的一彎月亮,二毛背著手走了過來,很嚴肅地說,姑父,我得給您糾正一下,我們這不叫遛彎兒,叫散步,明白了吧?
(節選自中國言實出版社《燈塔》)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沒有刻意描寫葫蘆等村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諸多進步,而通過表現他們的生活情趣來反映村民的“精神之變”,展現村民的生存狀態。
B.小說的開頭、中間和結尾,都用較多筆墨描寫景物,用詩意的筆調勾畫出村里美麗如畫的環境烘托了葫蘆夫妻等村民美好的精神追求。
C.小說情節較多地通過人物對話展開,人物語言活潑生動,各具個性,既有鄉野俚語,也有書面用語,讓讀者更有沉浸感,更易引起讀者共情。
D.小說通過截取鄉間夫妻日常散步這一生活細節來展開故事,能讓人感受到今日農村嶄新的精神風貌,領略到新時代的變化,構思非常精巧。
2.小說結尾寫葫蘆老漢和女人在沙灘上遛彎兒時遇見二毛夫婦,這樣寫有何意圖?
3. 請簡要說明小說多處運用排比句的表達效果,并結合文本列舉兩例進行具體分析。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暮鼓
鐵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時光里,她尤其喜歡這個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黃昏。
她穿上薄絨衣和哈倫褲,換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門。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體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邊的幾粒雀斑,其實無礙大局。當一個六十歲的女人敢于穿著質地柔軟、褲角裹腿、褲襠卻突然肥墜以模糊臀部的哈倫褲出行時,誰還會注意她臉上的雀斑呢?……有一天,她的剛會說話的小孫女大聲叫了她“奶奶”!她勉強笑著答應著,心中卻是一驚:難道她真的成了奶奶?“奶奶”這個詞讓她覺得,如果不是她的孫女殘忍,那只能是時光殘忍,時間如刀。
她走上柿子林邊的這條小馬路時,發現馬路對面,一個老者幾乎正和她齊頭并進。老者拖著一把平頭鐵锨,鐵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噪音。他為什么不把鐵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點抱怨,由不得偏過臉掃了一眼老者——這老頭!她心說。
路燈及時地亮起來,在她斜后方的老頭停住腳,從衣兜里摸出一包煙和火柴,仿佛是路燈提醒了他抽煙。他將鐵锨把兒夾在胳肢窩底下,騰出手點著一支煙,狠狠吸了一大口。借著路燈和老頭點煙的那一忽兒光亮,她看見老頭的齊耳短發是灰白色的中分縫,皺紋深刻的沒有表情的臉木刻一般。他咳著喘著向路邊半人高的冬青樹叢里吐著痰,確切地說,是向那樹叢吼著痰,費力地把喉嚨深處的痰給吼出來。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礪的吼,猶如老舊的輪胎隆隆碾軋著碎石。
她聞見一股子花椒油熗鍋的白菜湯味兒,球館工地正在開飯。她看見一個體型壯實的工人正朝她和老頭這邊張望,望了一陣,就撲著身子快步朝他們走來。當他和他們相距兩三米的時候,她看出這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只聽他急切地高喊起來:“媽!媽!快點兒!菜湯都涼了!”
她下意識地扭頭向后看,路上沒有別人。他是在喊她嗎?他錯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媽?或者她竟然很像這位施工隊成員的媽?
這個端著空飯盆的年輕工人,就見他很確定地走到老頭跟前,從他手里接過鐵锨,又叫了一聲“媽”,他催促說快點兒!菜湯都涼了!“老頭”低聲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著兒子接過了鐵锨。
她從年輕人濃重的中原口音里,聽出焦急和惦記。他的頭發落滿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頭——不,應該是他的媽那齊耳亂發的顏色。
那么,他沒有把身穿哈倫褲的她錯認成自己的媽,他是在管那老頭叫“媽”;那么,她一路以為的老頭并不是個老頭,而是個老太太,是——媽。
年輕人扛著鐵锨在前,引著他的媽往一盞路燈下走,那兒停著一輛為工地送飯的“三馬子”,車上有一笸籮饅頭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銹鋼湯桶,白菜湯味兒就從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湯,每人又各拿兩個大白饅頭,躲開路燈和路燈下的“三馬子”,找個暗處,先把湯盆放在地上,兩人就并排站在路邊吃起晚飯。
她佯裝在近處溜達,觀察著從容、安靜地嚼著饅頭的這對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對父子。路邊的年輕人很快就把飯吃完,從地上端起媽那份菜湯遞到她手上。媽吃完饅頭喝完湯,拍打拍打雙手,在褲子兩側蹭蹭,從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兩只壯碩的胡蘿卜,遞給兒子一只,另一只留給自己,好比是飯后的獎賞。
她看見兒子拿著蘿卜,和媽稍做爭執,要把自己手中那個大些的塞給媽,換回媽手里那個小一點的。媽伸出舉著蘿卜的手擋了擋兒子,便搶先咬下一大口,很響地嚼起來。兒子也就咬著手中那大些的蘿卜,很響地嚼起來。在路燈照不到的暗處,那兩根在他們手中晃動的胡蘿卜格外顯出小火把似的新鮮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勁兒,讓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時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發著熒光的指揮棒。
會所傳來一陣鼓聲,是某個慶典或者某場歡宴開始了。會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區農民鼓隊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鎮上縣上的賽事都少不了那鼓隊。如今他將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進美優墅會所金碧輝煌的大堂,屏風似地豎在一側,讓擂鼓成為一些儀式的開場白,讓儀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擊鼓,如同證券交易所開市的鳴鑼。
她對會所的鼓聲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會所舉辦或者參加過這種儀式。雖然,和曠野的鼓聲相比,圈進會所的鼓聲有點喑啞,有點憋悶,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臉的人的吶喊。但鼓聲響起,還是能引人駐足的。她望望那路邊的母子,他們仍然站在黑暗中專注地嚼著胡蘿卜。
她迎著鼓聲往回家的路上走,盡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緒形容成無聊的踏實。也許鼓聲早巳停止,她聽見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間的聲響里,只有鼓聲才能讓她感覺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刪改)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她”是時髦富有的暮年女性,有年輕的心,所以不喜歡孫女叫她“奶奶”。
B.女民工吸煙,留短發,像男人一樣勞動,充分體現了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苦。
C.女民工搶先咬小胡蘿卜的細節,表現其大方開朗,舐犢情深的特點。
D.“她”回家時,沒有了往日的無聊。民工母子給她的心靈啟示,使她踏實。
5.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用多種手法刻畫人物,作者用大量筆墨寫“她”眼中“老頭”的邋遢,這是先抑后揚的手法。
B.小說將城里老年女性與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農民工進行對比,突出底層人民生活不易,引起讀者的思考。
C.小說寓曲折離奇的情節于樸素平實、簡約凝練的文字中,字里行間散發著生活的味道,傳遞出寶貴的精神,富有藝術魅力。
D.本文多處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瑣碎的日常生活變得豐富,枯燥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有意味。
6.小說中年輕人喊“媽”的情節布局巧妙,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說明。
7. 結尾三段寫到暮色中的鼓聲,請結合作品談談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有哪些?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沙棘
侯發山
日頭爬到半空中了,老黨還沒走到目的地。這條路天天走,雖是沙漠,但已經被他硬實實地踩出了一條路,其實,這兒已經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處是蓬勃的沙棘,這些可都是老黨家幾代人的杰作。汗水從老黨的頭上往下流,漫過黑紅的臉龐,匯集到脖子那兒繼續往下淌,被溻濕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圖,花花搭搭的。老黨喜歡這樣的天氣,因為沙棘喜歡陽光,有了陽光它才能生長。
走了十幾里,老黨還沒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種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圍繞沙棘轉圈,不是種植就是維護。經過父輩的實踐,老黨知道沙棘最適合在沙漠里生長,耐干旱、貧瘠、寒冷和炎熱,再沒有植物能比得過沙棘了。路途越遠,老黨心里越高興,說明他們種的沙棘越來越多。老黨走得氣喘吁吁,休息了一下。老黨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兒子,每每想到兒子心里就一沉。
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兒子回來了。父子倆就兒子的去留談了大半夜。
“爹……”
“別叫爹,我是鄉長!”兒子剛開口說話,老黨就黑著臉打斷了兒子的話。
兒子忍不住笑了:“鄉長,咱這個鄉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個人嗎?!”
“你的戶口在這里,就是這里的百姓,你還是副鄉長呢,一點兒覺悟都沒有?!崩宵h說得沒錯,他的鄉長還有兒子的副鄉長,都是縣上任命的。老伴兒去世前,也是鄉干部呢。
“爹,不,鄉長,您這樣做有意義嗎?”
“意義比天大。這里是邊境,有人居住,就說明這里還是中國的土地。沙棘種到哪兒,就說明哪兒是中國的地盤,任何國家任何人別想侵占!”
兒子晃了晃手里的書本:“鄉長,沙棘……”
老黨打斷兒子的話,說:“咱國家的邊境線長,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這里兔子都不過夜,養啥都不行,只能種沙棘!”
兒子索性不再說話,似乎藏著滿腹的心思。
臨睡前,老黨氣呼呼地說:“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兒子?!?/span>
兒子痞著臉說:“是不是您說了不算?!?/span>
天還沒亮,老黨發覺兒子的被窩已經空蕩蕩的。兒大不由爺,翅膀硬了要飛出去,老黨能有什么辦法?
老黨嘆了口氣,把左肩上的?頭換到了右肩。不想這糟心事,還是欣賞眼前的沙棘吧??粗臣?,老黨的氣就消了,眼里滿是憐愛,滿是歡喜。金黃色的葉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果子有的橘紅,有的橘黃,雖然還不到成熟的季節,但已經散發出淡淡的香味兒。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黨的心思,隨著風勢,擠擠扛扛地搖擺著,仿佛在說:老黨,別生氣,兒子走了不是還有我們嗎?我們都是你的子女,都是你這個鄉的子民。
老黨呢,似乎聽到了沙棘的心聲,渾身充滿了力量。他長出一口氣,邁開大步往前走。
忽然,老黨的眼睛變直了——昨天他種植沙棘的地方有個晃動的身影!他心里一緊,揉了揉眼睛,原來是兒子!兒子在挖樹坑。兒子光著膀子,連衣服都沒穿。
老黨心里爽快極了,像個孩子似的跑了過去。
“你,不走了?”
兒子狡黠地眨巴了兩下眼睛,說:“誰說我要走了?”
“……”老黨欲言又止,心里隱隱有一絲愧疚,覺得自己似乎誤會了兒子。
兒子說:“我查了資料,知道沙棘為藥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高,素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入藥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沙棘的根、莖、葉、花、果,特別是沙棘果實里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除了食品、醫藥外,還廣泛應用于輕工、航天、農牧漁業等領域……”
“真的?”老黨兩眼一亮,繼續說道,“兒子,你是說,沙棘不但能防風固沙,而且還有大用處?還能幫助咱們鄉脫貧?”
兒子甩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呵呵地笑著說:“鄉長同志,是有大用處哩?!?/span>
大用處?老黨給說糊涂了。
兒子說:“鄉長,沙棘趕走了沙漠,這里人會越來越多,家會越來越好……”
“原來是這樣!”老黨明白了。
“傻孩子,這樣會曬脫皮的?!崩宵h忙拿起掛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兒子身上,心疼地說。
“鄉長……”
“別鄉長鄉長的,我是你爹!”老黨上前慈愛地拍著兒子堅實的肩膀,心里莫名的踏實。他的眼睛濕潤了。
遠遠望去,老黨父子已經與沙棘林融為一體。
(選自《芒種》2020年第9期)
8.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寫“這條路天天走,雖是沙漠,但已經被他硬實實地踩出了一條路”,充分表現出老黨無怨無悔地對沙漠的付出與堅守。
B.老黨被溻濕的衣服像地圖,然而他卻喜歡這樣的熱天氣;去種沙棘,路途越遠,心里越高興。矛盾的表述更見他對這片土地的深切情義。
C.文章中老黨任鄉長,認為種沙棘的意義重大,關系到國家領土,這表明邊境上基層干部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對工作的奉獻精神。
D.老黨的兒子最后留下來與父親一起守護沙漠,主要是因為他看到了沙棘防風固沙之外的其他大用處,這可以給他們帶來豐厚的收益。
9.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金黃色的葉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散發出淡淡的香味兒”是環境描寫,既寫出沙棘的勃勃生機,也反襯了人物的焦急心情。
B.文章主要采用了人物對話的形式展開,這使故事情節緊湊集中,更有利于展現父子兩代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啟發讀者對于代際傳承的思考。
C.文章中“兒子晃了晃手里的書本”“似乎藏著滿腹的心思”兩處描寫,為后文兒子說沙棘用處廣泛,并決定留下來等內容埋了伏筆。
D.文章整體是用平實質樸的風格來進行敘述,而結尾“遠遠望去,老黨父子已經與沙棘林融為一體”則含蓄雋永,使主題表達既深刻又豐富。
10.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概括老黨對兒子態度的變化過程。
11. 文章以“沙棘”為題有何妙處?請簡要分析。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百合花
茹志鵑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我們文工團的幾個同志,由主攻團的團長分派到各個戰斗連去幫助工作。大概因為我是個女同志吧,團長最后才叫一個通訊員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到包扎所時已是下午兩點鐘了,那里已有幾個衛生員在弄著紗布棉花。滿地上都是用磚頭墊起來的門板,算作病床。
我們剛到不久,來了一個鄉干部,一邊放東西,一邊喘息地喝水,同時還掏出一包飯團來嚼著。他說的什么我沒大聽清。好像是說被子的事,要我們自己向老百姓去借,因為部隊上的被子還沒發下來。
我和通訊員到附近一個村子,進村后分頭去動員。不一會,我借到兩條棉絮,一條被子,手里抱得滿滿的;通訊員從對面走來,兩手卻是空空的。
“怎么,沒借到?”我覺得這里老百姓覺悟高,又很開通,怎么會沒有借到呢?我有點驚奇地問。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帶我去?!蔽夜烙嬕欢ㄊ撬f話不對,說崩了。我叫他帶我去看看。但他執拗地低著頭,像釘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聲地把群眾影響的話對他說了。他聽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帶我走了。
走進老鄉的院子里,只見堂屋里靜靜的,房門上垂著一塊藍布紅額的門簾,門框兩邊貼著鮮紅的對聯。我們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會兒門簾一挑,露出個年輕媳婦來。這媳婦長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彎彎的眉,額前一溜蓬松松的劉海。我看她頭上已硬翹翹的挽了髻,便大嫂長大嫂短地道歉,說剛才這個同志來,說話不好別見怪等等。她聽著,臉扭向里面,盡咬著嘴唇笑。我說完了,她也不作聲,還是低頭咬著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沒笑完。這一來,我倒有些尷尬了,下面的話怎么說呢!我只好硬了頭皮,訕訕的向她開口借被子了,接著還對她說了一遍共產黨的部隊,打仗是為了老百姓的道理。這一次,她不笑了,一邊聽著,一邊不斷向房里瞅著。我說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訊員,好像在掂量我剛才那些話的斤兩。半晌,她轉身進去抱被子了。通訊員乘這機會,頗不服氣地對我說道:“我剛才也是說的這幾句話,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我趕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說。
被子拿出來,我才明白她剛才為什么不肯借了。原來這是一條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上面撒滿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氣通訊員,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說:“抱去吧?!蔽乙慌?,叫通訊員來拿。他繃著臉,垂著眼皮,接過被子,慌慌張張地轉身就走。不想他一步還沒有走出去,就聽見“嘶”的一聲,衣服掛住了門鉤,在肩膀處掛下一片布來,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婦一面笑著,一面趕忙找針拿線,要給他縫上。通訊員卻高低不肯。走出門不遠,有人告訴我們,剛才那位年輕媳婦,是剛過門三天的新娘子,這條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妝。我聽了,心里便有些過意不去,通訊員也皺起了眉,默默地看著手里的被子。
包扎所的工作人員很少,鄉干部動員了幾個婦女幫我們,那位新媳婦也來了。后來她問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說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剛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氣了!”說完,動手把借來的幾十條被子、棉絮,整整齊齊地分鋪在門板上。我看見她把自己那條白百合花的新被,鋪在了外面屋檐下的一塊門板上。
天黑了,天邊涌起一輪滿月。我們的炮響起不久,斷斷續續地有幾個傷員下來,包扎所的空氣立即緊張起來。我拿著小本子,去登記他們的姓名、單位。我不能解除他們任何痛苦,只能帶著那些婦女,給他們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跡,或是喂一點飯食。那些婦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開手來,特別是那新媳婦。我跟她說了半天,她才紅了臉,同意做我的下手。
又下來一個重傷員。屋里鋪位都滿了,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塊門板上。一個上了年紀的擔架員,大概把我當作醫生了,抓住我的膀子說:“大夫,你可無論如何要想辦法治好這位同志呀!他自己一下子撲在冒煙的手榴彈上……”
只見新媳婦端著水站在床前,“啊”了一聲。我看見的是一張十分年輕稚氣的圓臉,原來棕紅的臉色,現已變得灰黃。他安詳地合著眼,軍裝的肩頭上,露著那個破洞,一片布還掛在那里。我強忍著眼淚,給那些擔架員說了些話,打發他們走了?;剞D身看見新媳婦已移過一盞油燈,解開他的衣服。她剛才那種忸怩羞澀已經完全消失,只是莊嚴而虔誠地給他拭著身子……等我和醫生拿了針藥趕來,新媳婦正側著身子坐在他旁邊,低著頭,一針一針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默默地站起身說:“不用打針了?!?/span>
新媳婦卻像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低聲地說:“不要縫了?!彼齾s對我異樣地瞟了一眼,低下頭,還是一針一針地縫。
衛生員讓人抬了一口棺材來,動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進棺材去。新媳婦這時臉發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自己動手把半條被子平展展地鋪在棺材底,半條蓋在他身上。衛生員為難地說:“被子……是借老百姓的?!?/span>
“是我的——”她氣洶洶地嚷了半句,就扭過臉去。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有刪改)
12.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突出那條白百合花被子的新與珍貴,更能表現她對革命的支持與對烈士的關愛,從而凸顯其心靈之美。
B.“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達通訊員因沒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婦,也為他得知真相后自責埋下伏筆,兩處省略號則勾勒出他不善言辭的窘態。
C.“天邊涌起一輪滿月”的描寫充滿了詩情畫意,它為人物活動提供了背景,對戰斗的激烈殘酷起到了反襯作用,同時對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襯作用。
D.以女性視角描寫戰爭,繞開激烈的戰斗場面,從側面突出戰爭的殘酷,更能引發讀者的想象。
13.文中幾次寫到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請分別分析其中蘊含的人物情感。
14. 文章以“百合花”為標題有哪些象征意義?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天行者
劉醒龍
①在鄉教育站萬站長的安排下,高中畢業的張英才到界嶺小學當代課教師。界嶺是這一帶山區中最遠最深最高的那一片。
②下午仍然只有一節課,張英才陪著孫四海站了兩個多小時。孫四海怎么講課他一點也沒印象,他一直在琢磨六個年級分成三個班,這課怎么上。中間孫四海扔下粉筆去上廁所,他趁機跟上去問這事,孫四海說,我們這學校是兩年招一次新生。返回時,教室里多了一頭豬。張英才去攆,學生們一起叫起來:“這是余校長養的豬,它就喜歡吃粉筆灰?!睂O四海在門口往里走著說,別理它就是,往下去,張英才更無法專心,他看看豬,看看學生,心里很有些悲涼。
③山太大,天也黑得早,看似黃昏,實際上才四點左右。放學后,留在余校長家寄宿的十幾個學生,在那個叫葉萌的男孩帶領下,參差不齊地往旁邊的一個山坳走去。眼里沒有學生,只有豬,張英才感到很空虛。他取下那支鳳凰琴,擰下鋼筆帽,左手拿著它拔動琴弦,右手去按那些健,試著彈了一首曲子,不算好聽,過得去而已,彈了幾下,就沒興趣了。他歇下來后,忽地一愣:怎么音樂還在響?再聽,才明白是笛子聲。張英才趴到窗口,見孫四海和鄧有米一左一右靠在旗桿上,各自橫握一支竹笛,正在使勁吹奏。
④山上升起了云霧,順著一道道峽谷,冉冉地舒卷成一個個云團,背陽的山坡上鋪滿陰森的綠,早熟的稻田透著一層淺黃,一群黑山羊在云團中出沒,有紅色的書包跳躍其中,極似瀟瀟春雨中的燦爛桃花.太陽正在無可奈何地下落,黃昏的第一陣山風就掩蓋了它的光澤,變得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舊的繡球。
⑤笛子吹出的曲調有些耳熟,聽下去才知道是那首《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之所以沒有一下子聽明白,是因為節奏慢了一半。兩支笛子,一個聲音高亢,一個聲音低回,緩慢地將那首歡快的歌曲吹出許多悲涼。
⑥張英才走到旗桿下:“這個曲子要歡快些才好聽?!?/span>
⑦孫四海和鄧有米沒有理他。張英才就在一旁用巴掌打著節拍糾正,可是沒用。
⑧忽然間,哨聲響起來.余校長叼著一只哨子,走到旗桿下,在余校長家留宿的十幾個學生迅速從山坳里跑出來,在旗桿面前站成整齊的一排.余校長望望太陽,喊了聲立正稍息,便走過去將領頭的葉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那褂子肩上有個大洞,余校長扯了幾下也無法將周圍的布拉攏來,遮住那露出來的一塊黑瘦的肩頭。張英才站在這支小小的隊伍后面,他看到一溜干瘦的小腿都沒有穿鞋。余校長試了下,見旁邊還有幾個穿破褂子的學生在盯著自己看,便作罷了。
⑨這時,太陽已經挨著山了。
⑩余校長一聲厲喊:“立正——奏——國歌!降——國旗!”在兩支笛子吹出的國歌聲中,余校長拉動旗桿上的繩子,國旗徐徐落下后,學生們擁著余校長、捧著國旗向余校長的家走去。
?這一幕讓張英才著實吃了一驚,一轉眼想起讀中學時,升國旗的那種場面,又覺得有點滑稽可笑。
?夜里沒有做夢,睡得正香時,忽然聽到笛聲,吹的又是國歌,
?張英才睜開眼,見天色已亮,趕忙起床,披上衣服走到門外。操場上正在舉行升旗儀式,佘校長站在最前面,一把一把地扯著旗桿上垂下來的繩子。余校長身后是用笛子吹奏國歌的鄧有米和孫四海,再往后是昨晚住在余校長家的那些學生。九月的山里,晨風又大又涼,這支小小隊伍中,多數孩子只穿著背心短褲,黑瘦的小腿在風里簌簌抖動。大約是冷的緣故,孩子們唱國歌時格外用力。最用力的是余校長的兒子余志。國旗和太陽一道,從余校長的手臂上冉冉升起來后,孩子們才就地解散。
?張英才走過去,問余校長:“怎么昨天沒人提醒我?”
?余校長說:“這事是大家自愿的?!?/span>
?張英才又問:“孩子們也愿意起這么早?”
?余校長說:“開始不愿意,教了一陣就愿意了?!?/span>
?余校長忽然傷感起來,他指著正在操場上跑來跑去的孩子:“又少了一個愛讀書的學生,昨天他還在這兒。夜里有人稍來口信,他父親在外面挖煤,出事故死了。家里就剩下他一個男人,他不回去頂大梁,日子就沒法過了。他才十二歲呀!聽到父親的死訊,只紅了紅眼圈,硬是犟著沒有哭出來,收拾書包時一點方寸也沒亂,就連借別人的橡皮擦都曉得還。我怕他難過,誰知分手時反而是他來勸我,說自己會抽空讀書,將來若是出息,一定要回學校給老師們磕頭謝恩。還說,他家那兒望得見這面紅旗,每天早晨他會在家里一邊想著老師和同學,一邊唱國歌。只要能唱歌,他就什么也不怕?!?/span>
?余校長用大骨節的手揉著眼窩。
?孫四海在一旁說:“就是領頭的那個大孩子,叫葉萌,是五年級最聰明的一個?!?/span>
?張英才明白這是說給自己聽的。他很感動地說:“余校長,這些事你應該通過萬站長向上面反映,讓縣里或者省城出面關心一下這些孩子?!?/span>
?“這山大得很咧,許多人連飯都吃不飽,哪能顧到教育上來喲?!庇嘈iL說,“聽說國家在搞科技扶貧,這樣就好,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們就有希望了?!?/span>
(節選自劉醒龍長篇小說《天行者》,有刪改)
15.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英才認為《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歡快些才好聽,并打著節拍糾正,孫四海和鄧有米卻都不理睬,因為這是他們長時間形成的統一,笛聲傳遞著真實的心情。
B.葉萌離開了界嶺小學,余校長很傷感,并且“用大骨節的手揉著眼窩”,由此可以看出余校長內心的不舍與無奈,以及他對學生深深的愛。
C.余校長養的豬經常進教室,說明余校長利己自私的一面?!案憧萍季鸵茸ソ逃?,孩子們就有希望了”則體現了他對于教育的深情。
D.小說詳寫降國旗和升國旗的場景,能夠集中展現人物形象,并渲染了莊嚴的氛圍,使界嶺小學的師生在艱苦生活中的精神堅守更顯珍貴。
16.請對文中畫線句子的景物描寫進行賞析。
17. 作為小說的主人公,余校長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那么,張英才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星期天的下午餐
周瑄璞
文本一
半條白胖的魚,臥在盤子里;糖醋里脊,失去了靈動光澤;梅菜扣肉,基本沒動;排骨湯已經冷卻,骨頭和冬瓜露出頭來,表面凝了一層白醭,像冬天里的一場薄雪。人們更多的是說話敬酒,它們漸漸冷了心,喪眉耷眼地臥在那里。人們紛紛撤退,有一個人,默默凝視桌面。
十三歲少年,躺在自家門背后起伏不平的土地上,似睡非睡,肚子里翻攪著一陣陣微痛。媽媽如果一會兒不帶回面粉,他們明天就沒啥吃的了。媽從鄉下嫁到城里來,沒工作,沒戶口,又要生這么多沒有城市戶口的孩子,怪誰呢?饑餓是經常性的,小龍那天感覺尤甚。終于有一天,萬素花拿一個搪瓷碗,將小龍小虎帶到那個大食堂門口,推他們進去。也正是在哪里,遇到了一個女人。
那女人跟小龍說,今后每個禮拜天下午四點,讓你媽媽帶著你們到我家吃一頓飯,好嗎?她交給小龍一張紙條,上面用圓珠筆寫著一個地址。
星期天午飯后,萬素花燒了一大鍋溫水,讓孩子挨個兒在大盆里洗了澡,穿上干凈衣服,帶他們步行去往寫在紙上的那個地方。
一片灰色蘇聯式三層樓房,九號樓帶拐彎,三單元位于拐彎處。上到二樓,萬素花只敲了一下,單元門就打開了,女人無聲招手讓他們進來。她的輕手輕腳影響了這一群來人,也都壓低聲音,魚貫進入走廊最里面開著的一扇門。大約十七八平方米的房子,一張大床一張單人床一個大立柜一個半截柜一個寫字臺,還有一只折起來塞在床和柜子之間的小茶幾。露出來的一點水泥地面,被拖把天長日久拖得黑亮黑亮。寫字臺上一個電飯鍋正插著電,冒出大米稀飯的芳香。單元里住著三戶人家,她家在最里面,公用廚房的對面,去往廚房要路過兩間廁所門口。整個單元里飄蕩著燉肉的香味。屋里一下子進來六個人,將房間占滿了。家里只有兩把椅子三只小凳,可孩子們不敢貿然坐在床上,床上的單子鋪得展展的,大床的外沿鋪了一窄溜小單子,它們一律沒有一絲褶皺。那女人招呼一聲,到廚房攪鍋去了,萬素花跟進去幫忙。女人攪完鍋回來,見五個孩子像一把扎起來的蔥,站在屋里。她再次請他們坐下,隨便坐吧。
萬素花抱歉地說,頭一回來,啥也沒給你拿,我給你洗衣服洗床單吧。那女人說,什么也不用拿,也不用給我洗。今后,每個星期天這個時間,你帶著孩子們來就行。她摸了摸小燕的臉蛋,說,孩子們,今后就叫我程阿姨,叫程老師也行,我是這個廠里子弟學校的老師。她抽出小茶幾打開來,將蓋著籠布的一個小筐放上,拿出六雙筷子。萬素花說她不吃她不餓。程阿姨說別客氣,吃吧。萬素花到廚房,跟她一起端飯。兩人每人手里端著一盤紅燒肉燉土豆塊胡蘿卜豆腐干,讓孩子們一人拿一個罐罐饃,就著吃。幾個孩子眼珠子轉著,心里伸出無數個爭奪的小手,但不敢搶,倒像在比賽斯文。程阿姨笑了,說,放開吃吧,像在自己家一樣。萬素花發現,碗筷都是新的。她經不住勸,也羞澀地加入吃飯的行列,掰了半個饃,分給小燕一半,吃了幾片豆腐干,想把肉留給孩子們吃。程阿姨從電飯鍋里盛了三碗稀飯,說沒有那么多碗了,還沒有來得及買,兩人用一個碗吧。
下個星期天,萬素花帶來了洗凈的小單子和枕巾。程阿姨在廚房下餃子,萬素花和孩子們躲在屋里,看到走廊上另一家人出來進了廁所,對著家里這一堆人,驚異地看了一眼。屋里這些人不敢發出聲音,程阿姨在廚房的動作也放輕了,大家好像心有靈犀一般。程阿姨對萬素花說,今后,要是單元里的人問你們,就說是親戚,你是我表妹。
下一周做的鹵面,肉雖不多,很是見肥,配了蓮花白、芹菜、豆腐干,油水全都浸到面條里。程阿姨對做飯樂在其中,有人能在她的操持下美餐一頓,對她來說是一件開心的事。萬素花想說,今后等我來做吧,不要辛苦你了。她沒有說出口,只把菜買回來,米面備好。
學校開學,白露已過,天轉涼,這天下雨。萬素花猶豫一下,下著雨也去,是不是太喪眼了?可再一想,人家要是準備好了,咱不去也不對。她說服了自己,和孩子們擠在兩張破傘下出門了。公用廚房的砂鍋里,燉好了一鍋大骨頭湯,屋子里幾個孩子已經摩拳擦掌,咽著唾沫。萬素花教導他們,千萬不能坐床,哪怕沒有凳子坐,蹲在地上坐在地板上,也不能亂動人家東西,要是程阿姨發現你們是沒家教的孩子,手腳不干凈,就再也不讓你們去吃飯。孩子們當然知道事情的嚴重性,長大之后的小龍認為,那每周一次的飽餐不僅僅是物質的,還涉及精神層面。
飯后萬素花洗完鍋碗,清理好廚房,回到屋子里,非讓程阿姨把要洗的衣服床單交出來,小燕也拉著程阿姨說拿出來嘛拿出來嘛,我媽洗凈后我疊得整整齊齊的。
每過一兩個月,萬素花就作秀般說,今后我們不來了吧,太給你添麻煩。程阿姨都嚴肅地說,必須來,孩子們正在長身體,不能缺了營養,你這個當媽的,要負起責任。給戴了一個這么神圣的帽子,萬素花也只好愉快聽從了。
(有刪改)
文本二:
人的尊嚴的本質是平等。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有尊嚴。每個人都應該平等地擁有尊嚴。尊嚴有自尊和尊重兩個層面,自尊是人敬重自己,視自己與他人平等;尊重是被他人敬重,被他人視為平等的人。——《畢宇飛小說中人的尊嚴書寫研究》
18.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從扔下一半的滿桌飯菜開始,回憶了自己忍饑挨餓的時代,由實入虛,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
B.開篇“像冬天里的一場薄雪”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排骨湯的清淡,吃不完也不想吃的可惜之情。
C.本文通過一系列扎實可靠的細節,成功塑造了萬樹花的勤勞、善良、明理、堅韌不拔和程阿姨美好的品質。
D.善于運用心理描寫,寫出了萬素花及孩子們卑微,急切,孩子真誠地撲向美食,又有著小小的狡猾的心理。
19.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每周一次的下午餐,養育了這些孩子的身體,也充實了他們的心靈,塑造了他們的人格。
B.看似是吃飯問題,其實是在講述人與人之間的友愛與尊重,著力于傳遞信任和溫情。
C.萬素花和孩子們輕聲的進入程家,既表明他們有好的教養,也表明供應制年代的生活環境。
D.孩子們到程阿姨家不敢坐,不敢大聲說話,表明孩子們餓的沒有力氣了,只想吃到程阿姨做的飯。
20.文中寫到了“公用單元房,公用廚房,一間房子的家庭”的細節,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21. 文本二指出,“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有尊嚴。每個人都應該平等地擁有尊嚴?!闭務勎谋疽皇侨绾螌嵺`“保有對方的尊嚴”的?
(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月光滿地
曾冠華
是夜,清風拂過,月光滿地。
土圍村的曬谷場上整齊地碼滿新模板。模板兩分厚,一米二寬,兩米長,古銅顏色,既漂亮又莊重。金寶家里的豬舍一直沒門板,之前想裝上它又不舍得花那個錢,不裝上嘛又好像那屋子總缺個啥。
金寶家跟曬谷場只隔不足四米寬的村道。近水樓臺,順走一塊模板實在是得天獨厚。
晚上竟然沒人值班,金寶輕而易舉地把事情辦了。老話說,偷吃要會擦嘴。在自家樓上,金寶用兩罐紅油漆給模板換了新裝。完事后,開了瓶燒酒準備喝一杯,他倒酒時手機響起來。村主任有千里眼?做壞事被他抓住把柄?金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金寶盯著電話,大氣都不敢出。村主任說:“明天推上大板車到村委會來——”
金寶要哭了。村主任年輕時是土圍村的團支書,后來出門包工程賺足了錢,結果不干了,響應號召回來當村主任,響當當的人物。金寶與村主任兩家曾經有過節??磥?,金寶要成靶子了。金寶從摩托車油箱抽出汽油,趕緊把未干的紅油漆洗掉,連夜背起模板還到曬谷場上去。氣是松下了,但金寶依然睡不好覺,村主任人高馬大,尤其他那雙殺氣騰騰的銅鼓眼格外駭人。天亮,金寶乖乖地推上大板車到村委會,準備聽從發落。
金寶的心像大板車的輪胎跳得響,一路“咚咚咚,咚咚……”
金寶多慮了。原來,村委會執行惠民政策,分發免費化肥。村主任笑著敲響金寶的光頭輪胎說:“你家六百斤,它扛得住嗎?”金寶雞啄米似的點頭,同時卸下壓在心坎的大石。
金寶幾乎飛也似的拉回化肥,不能白花那兩罐紅油漆和兩斤汽油。晚上,金寶毫不猶豫去背回那塊模板。這世道,怕個啥?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只是,事情卻沒有過去。次日早上,當天卸下模板的瘦司機,協同腆著老板肚的村主任,以及駐村干部大劉一行集中到了曬谷場,這讓金寶的耳朵豎起來。
瘦司機說:“我卸下的模板數量包夠。不過,好像被人動過——”
金寶好像挨上一錘。
村主任眼盯瘦司機說:“什么話?我們土圍文明村,做不出順模板的糗事?!?/span>
駐村干部大劉也打圓場說:“按單付運費,不會少你一分錢?!?/span>
金寶趁機跨過村道主動招呼大家:“我家紅薯剛出鍋,擇日不如撞日,歡迎領導們嘗鮮?!闭f畢折回家端出大鍋熱氣騰騰的紅薯,大家好生高興。
在響應重修水利的動員大會上,金寶方知曬谷場上新模板的用處,同時也聽出村主任的話里有話:“敬請大家珍惜我們土圍文明村的良好聲譽,新水利惠民工程正要開工,很多材料比如沙石、水泥、鋼筋等跟新模板一樣會相繼進場,希望大家愛護公共物資、支持國家建設——”
金寶為自己不檢點的行為臉紅。晚上,金寶不容多想,趕緊再次把模板退回曬谷場。
水利工程開工頭天,駐村干部大劉跟施工隊的負責人說:“我調走了五塊模板分發給幾位困難戶,讓他們把豬舍、糞屋等的門板裝好?!?/span>
駐村干部大劉真是好干部!那模板用途原來是有彈性的。金寶心里那個樂喲。晚上,金寶再背起模板時,沒想到竟然遇上村主任,嚇得拋下模板便跑。金寶那狼狽樣像極了當年紅薯地上村主任的爹。
那個非常時期,金寶的爹守護隊里紅薯地,村主任的爹摸上地去。金寶的爹吼,村主任的爹不聽;金寶的爹再吼,村主任的爹服軟了。村主任的爹起身狼狽跑時,金寶的爹竟錯扳了槍鉤。那次事故,一人落下殘疾,另一人坐牢。
村主任修理金寶無須太多理由。金寶知道輕與重,滿臉沮喪回頭說:“狗日的模板,天大地闊為啥偏靠我家旁來,這不是成心折磨人嗎?”
村主任遞煙,金寶沒接,像個孩子一樣低著頭。村主任自己點上煙后說:“有困難,跟我們說——”
村主任足夠威嚴。金寶振臂舉起模板歸回原位。
土圍村的曬谷場上,清風拂過,月光滿地……
(選自《小說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刪改)
22.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中的“惠民政策”“駐村干部”“惠民工程”等詞語,都指向當下農村的發展現實,使得小說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
B.金寶膽小怯懦,本性不壞,但貪圖小便宜,作者對他“順”走模板的行為進行了生動的描寫,讀來讓人忍俊不禁。
C.小說插敘金寶與村主任兩家的“過節”,既交代了金寶害怕成為“靶子”的原因,又為村主任修理金寶做了鋪墊。
D.加點詞語“輕與重”意蘊豐富,“輕”指一塊模板、金寶家的豬舍門等,“重”指公家利益、土圍文明村的良好聲譽等。
23.小說在謀篇布局上有什么特點?請結合作品簡要說明。
24. 小說以“土圍村的曬谷場上,清風拂過,月光滿地……”結尾,請賞析其藝術效果。
(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白發
王東
①雖然已經立了春,但是張誠感覺冬天的冷依然彌散在空氣里,十根手指和腳趾凍得隱隱發痛。一股北風擠進虛掩的門,從衣領處鉆入身體,張誠不禁打了個寒戰。
②去村里串串門,走動走動也許會暖和點,張誠心想??墒侨フl家呢?趙剛、劉曉燕他們幾個前天就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車,他們說初八就得上班呢。二娃和磊子他們幾個昨天也去了深圳。今天一大早,又有好幾撥人陸陸續續從家門前走過,或者去廣州,或者去北京,或者去成都。這些年輕人一走,好像把年也帶走了,家家戶戶都很冷清。
③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蠶。按照以前的風俗,最起碼也要過了初八,這年才算完啊??墒墙裉觳攀浅趿?,咋就感覺年就過完了呢?張誠一邊這樣想著,一邊無意識地朝門外望了望。這時,張誠看到了父親,看到父親頭上的白發。乍一看,像一層白茫茫的霜。
④“我去挖會兒地?!备赣H從豬圈里扛了把鋤頭出門,對抱著一捆柴火準備進廚房的母親說。張誠走了出來,說:“爸,這大過年的,挖啥地???”父親說:“唉,現在過不過年和平時有啥兩樣呢?再說,閑在家里冷呢,干活還熱乎些?!睆堈\心想,是啊,現在過年和平時真沒啥兩樣,于是也找了把鋤頭,說:“我也去挖會兒地?!?/span>
⑤父親看了張誠一眼,說:“你在家歇著吧?!睆堈\說:“閑在家里冷呢?!备赣H不再說話,張誠便跟著父親出了門。
⑥父親走得很慢,張誠也走得很慢。這次,張誠將父親頭上的白發看得清清楚楚。近看,白發就是白發,其實并不像霜,也不像人們所說的銀絲,父親頭上的白發灰白灰白的,遠一點看,倒有點像白茫茫的霧。張誠又想起年前,自己和梅芳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到家門口時,老遠就看到正弓著身子顫巍巍地往家里挑水的父親那灰白的頭。那白頭,隨著水桶和枯瘦身體的搖晃而跟著一搖一晃的。
⑦父親挖了一會兒地,也許是累了,也許是腰腿又痛了,便將鋤頭杵在地埂上,掏出煙來,遞給張誠一支,自己點了一支。張誠接過煙,也將鋤頭杵在地埂上,點上煙。
⑧父親說:“張華他們今天也出門了?!?/span>
⑨張誠說:“我看到了?!?/span>
⑩父親問:“你們什么時候走?”
?張誠遲疑了一下,說:“還沒有決定呢?!?/span>
?父親說:“梅芳不是說你們車票已經買好了么?”
?張誠頓了頓,說:“我想讓梅芳一個人出去,我留在家里?!?/span>
?父親深深吸了兩口煙,說:“梅芳一個人出去,天高地遠,你能放心呀?再說,兩個人出去,總能多掙一點?!?/span>
?張誠不說話,也深深吸了兩口煙,煙霧在風里飄散。
?父親說:“你留在家里又能做啥呢?種莊稼?這點莊稼也種不出啥來?!?/span>
?張誠說:“可以做點小生意啥的?!?/span>
?父親說:“那你準備做啥生意呢?”
?張誠說:“還沒想好?!?/span>
?砰!遠處傳來一起鞭炮響,然后又恢復了寂靜。
?好一陣,父親說:“家里人都沒有幾個,生意也不好做呢,我看還不如出去打工?!?/span>
?張誠說:“可是家里……你和媽怎么辦?都這么大歲數了?!?/span>
?父親沉默了很久,說:“我和你媽還能行,我們總比張華爹媽強些吧?你不用為我們擔心?!?/span>
?張誠不說話,又一口一口狠狠地吸著煙。
?父親又說:“毛娃后年就要上高中了,燕子明年也要上初中,以后用錢的地方還多呢。倆孩子都爭氣,聽老師說,毛娃和燕子的成績在班里數一數二。唉,我不想看倆孩子以后又走你的老路啊。我到現在都后悔,要是當初憋一口氣,砸鍋賣鐵都讓你讀書,你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span>
?父親的話戳中了張誠的痛處,這也是張誠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一陣山風吹來,張誠不禁又打了個寒戰。
?張誠說:“一停下來就冷得很,都立春了,這天怎么還這么冷呢?”說完,張誠又拿起鋤頭挖起地來。?父親說:“是啊,一停下來就冷?!?/span>
?張誠和父親一連挖了兩天地,便將家里的地挖完了。
?初八的早上,天剛蒙蒙亮,張誠和梅芳便又背起包,踏上了門前那條通向遠方的小路。
?走了好遠,張誠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山里的霧很大,只看到白茫茫一片。張誠心想,那會不會是父親頭上的白發呢?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
25.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小說主要通過對話描寫展開故事情節,輔以肖像、動作、心理與環境描寫,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語言簡練而富有意蘊。
B.小說所寫的鄉村,作者沒有點出村名,也沒有點明其地理位置,但從父子的對話,我們可以想見它的偏僻、貧窮、落后、封閉,它是中國當代農村的一個縮影。
C.張誠明明買好了車票,卻跟父親說想讓自己留在家里,這正是他矛盾心理的表現:他一方面為了孩子的學業只能常年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又不忍心撇下年老的雙親。
D.小說中的父親勤勞、善良、隱忍,是老一代農民的縮影,他們固守土地,辛勤耕種,卻始終擺脫不了貧窮。
26.小說以“白發”為標題,有什么寓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27. “立春了,這天怎么還這么冷”,“一停下來就冷”,小說反復寫立春后天氣的寒冷,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九)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月亮歸來
張抗抗
那一刻女兒在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句話。這聲音直搗他的耳膜,心猛地顫了顫,緊接著身上一陣燥熱,低頭就看見自己手上的青筋都鼓暴起來。
咱們走吧。女兒扭扭身子甩開他的手。自從他們在公園湖邊發現了那些小野鴨子,整整半點鐘,女兒守著草灘一動不動。
他扳住女兒的肩膀,晃了晃,想催她走。女兒轉過臉來,沖著他又一遍大聲地重復了那句要命的話:爸爸,你是不是說過,你吃過天鵝肉,是真正會飛的天鵝,這是真的,對吧?
你胡說些什么呀!他吼起來。一把將女兒拎出了人群。他覺得自己從脖頸到腳跟都在發燒,怕是連腳趾都紅透了。
他半蹲在女兒面前,嚴肅地說:記住,以后再不要對別人講爸爸吃過天鵝肉的事了,好嗎?對那些曾經很驕傲的知青往事,突然連他自己也懷疑起它的價值。
故事中的他和“戰友”們,都是英勇無敵的“好漢”,單調的業余生活中唯一的刺激就是打獵。一次,他和老四悄沒聲息地潛入葦蕩深處,守到傍晚時分,兩只雪白的大鳥,如同玉盤似的滿月以及月的倒影驀然降臨,兩道銀色的亮光刺得他睜不開眼睛。
他聽見槍響,聽見有東西重重地墜在地上的聲音。他睜開眼睛的時候,它們就倒在他的腳邊。
那天晚上宿舍里縈繞著他從未聞到過的香味,所有人都喝醉了。第二天中午,他昏昏沉沉地醒來,眼前閃過那白色的大鳥臨死前憂傷的眼神,一片銀灰色的細絨毛如幽靈般飛近他的嘴唇,他突然覺得有些惡心。后來的許多年里,他老有一種被什么東西卡住喉嚨的感覺。這種感覺最初曾使他驕傲,在驕傲和炫耀的狀態里,他給妻子女兒講那個射落月亮的故事。然而更多的時候,他開始覺得哪兒有點不對勁。
為什么?爸爸為什么不要對人說你吃過天鵝……
快走快走!他突然粗暴地一把拉起女兒就走。他覺得自己的心情壞透了。
酒醒之后,有人說,葦灘里可能還有天鵝蛋。幾天后果然有人兜回來幾只晶瑩潔白的天鵝蛋。它的外形比鵝蛋更大,像一朵剛剛鉆出水面的白蓮花苞,婷婷玉立,纖塵不染。有人從衛生所借出注射針管,把殼中的蛋液吸凈,用玻璃粘成個小方盒子,底座墊上大紅絨布,最后把那冷艷照人的空蛋殼擺放上去,一片紅光襯托著白玉,流溢出一種奇異而悲壯的美。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被這種天才的創作迷住了。
他的那只天鵝蛋盒如今就放在家里的寫字臺上。
一天他下班回家,女兒驚慌地告訴他桌子上的天鵝蛋標本突然不見了。
他定了定神,嗯嗯地敷衍著。他說那也許是小天鵝從蛋殼里鉆了出來,飛走了。
女兒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他,問他,難道它是帶著那只玻璃盒一塊兒飛的么?
他不知道該怎么對女兒說。曾經,他眉飛色舞地講述那只天鵝蛋的來歷,是由于他的部分腦子被針管抽空。但當那部分腦子又重新長出來后,他發現這只盒子有時竟然使他感到毛骨悚然。
你什么時候再帶我去看小鴨子呢?女兒又問。
其實,自從那次發現野鴨棲息的草灘后,他幾乎天天都去看望它們。一天他看見幾個孩子拿著長長的樹枝,追趕著那些小鴨子。他忍不住大聲吼叫,走過去一把奪下了孩子手中的樹枝,狠狠地撅成幾段踩在腳下。
撅斷的樹枝在他腳邊變成了一根長長的套馬桿,猛然抽在他的肩頭……
那年春天,青黃不接,大家餓得臉色鐵青。老四不知從哪牽來幾匹馬,外加幾根套馬桿。老四說,草甸子里的小鴨子,如今都已長得半大,那肉又嫩又鮮,只要敢干,今晚就開葷。
沒有人反對,也絕不會有人反對。當晚他們就偷襲了草灘上棲息的野鴨,受驚的野鴨子紛紛飛起來,但那些半大的野鴨羽毛未豐,飛不高也飛不快,大伙揮舞起手中的套馬桿,噼里啪拉一陣亂打,草灘上便落滿了受傷的小鴨子。他,和他們,把一只只擊昏過去的小野鴨子隨手撿起。歸途上一路唱著意氣風發的歌,在歌聲的間隙中,他聽見從馬背上鼓鼓囊囊的口袋里,傳來小鴨子唧唧的呻吟……
他不知道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覺得自己有負于這個世界。
星期天他帶女兒去看小鴨子。那一天風很柔和,他們沿著湖岸走了很久,但也沒發現小鴨子的影子。女兒揪住他的衣角要他回答,那些小鴨子到底是到哪里去了。
他蹲下來,望著女兒的眼睛說,小野鴨子已經長大了,跟著鴨媽媽飛到一個更美麗的地方去了。明年春天,它們還會再來。
你騙人!女兒垂下頭。我知道,它們是讓人吃掉了!他們說,野鴨子肉很好吃。
他打了一個寒噤。似乎就在這一刻,他明白應該把那只鎖入箱底的玻璃盒拿出來,依然放回它的老地方,他必須面對自己。
他說我們回去吧,野鴨子真的是飛到別的地方去了。
那么別的地方的天鵝會不會飛到這兒來呢?女兒突然沒頭沒腦地問道。
他轉身回望湖面。輕風蕩起絲絲灰白色的漣漪,如同一只大鳥豐滿滑潤的羽毛。近處漂浮著幾片碩大的荷葉,像是大鳥憂郁而期待的眼睛。他說,當然。在以后,不僅會有野鴨,還會有天鵝。當天鵝飛來落腳的時候,就像一彎銀色的上弦月,從黑暗的夜空升起。有月亮的夜晚,人就不再孤獨。
(有刪改)
28.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把美好純潔的天鵝比喻為月亮,射落月亮表現了主人公對美好事物的破壞,期盼月亮歸來則展現了他內心的變化。
B.小說對天鵝蛋標本的制作進行了細致描繪,表現了主人公對晶瑩潔白的天鵝蛋的喜愛,表達了作者對這天才創作的贊嘆。
C.小說中的畫線句,運用心理描寫的方法,形象地再現了主人公思想情感前后的巨大變化,有助于引發讀者的理性思考。
D.小說最后一段的環境描寫,通過想象巧妙地將湖面與大鳥聯系起來,營造出寧靜而憂郁的氛圍,烘托了主人公的心理。
29.文中女兒就吃天鵝肉、天鵝蛋標本消失、天鵝是否飛來等提出疑問,請簡要概括主人公面對這些質疑時的心理狀態。
30. 小說情節內容在現實與過去之間不斷轉換,這樣敘述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十)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賣花姑娘
花店的名字起得很雅氣,而且還透著幾分活潑,我幾乎就是沖著那名字才走進那家花店。
店內果真如想象中的琳瑯滿目,如花似玉的服務小姐滿臉燦爛地迎上前來,問我選什么花,送給什么人,并且十分嫻熟地介紹花色品種。我一邊選擇,一邊感嘆如今生活中竟多了這么一道西方人的習慣——逢某些日子要買些鮮花送給某些人。我是一個十分現實的人,總以為花錢買鮮花不十分合適,不如買些別的什么,比如吃的、用的……但朋友們卻一再數說我的落伍,都什么年代了,人們現在追求的是生活的溫馨和浪漫,只有鮮花才能滿足這種情緒。這次朋友特意叮囑我,大家都買鮮花去赴約,不許買別的,據說這是“東家”的意思。
我真不知道選什么花才好,因為是朋友的結婚紀念。本來嘛,你們自己紀念好啦,非要以這個理由讓大家聚一聚,似乎不找出個什么理由,大家就不能聚會了。猶豫再三,還是由服務小姐做主,替我選了幾種花搭配在一起,包好。
這時恰遇店老板進來,老板并不老,也是位如花般青春靚麗的小姐,且發型現代,太陽鏡頂在頭上,背后背著極流行的小黑包,一副“新潮人物”裝扮。她那明亮的眼睛下方那顆黑痣,使我立刻覺得肯定在什么地方見過她??吹轿?,她好像吃了一驚,只是她很快就明白了我是來買花的顧客。但她并沒有因此就與我擦肩而過,她在注視了我片刻后,顯得十分激動地說:“你還記得我嗎?”我隨口說:“很眼熟,好像我們見過面!”“兩年前,還記得不?兩年前,你和女朋友在文化路大排檔吃飯時,曾買過我的鮮花……”我當然是記不起來了,看上去她不過十五六歲,那時也就十二三歲,還是個孩子?!澳阆胂?,當時你還問我為什么不上學呢?”我還是想不起來。見過的賣花姑娘很多,不僅有那些十二三歲剛輟學的孩子,還有滿臉臟兮兮的直扯住你的衣服、你不買花就走不成的七八歲的小孩兒。當然也有十八九歲的大學生,只不過她們多在晚間或節假日才出來。由于從事新聞工作,晚飯常常因公事耽誤而與同事出去吃,有幾次是“被迫”為女同事在飯桌旁買了花的。大概賣花者總會趁青年男女在一起時,抓住男性好虛榮的心理,而不停說些你的“女朋友”多么多么漂亮之類贊美有加的話語,搞得你解釋不得,不如買朵花迅速解決尷尬局面。這種事倒遇到過好幾回,也就記不得哪一回了。更何況她有可能認錯了人,畢竟她遇到的這種事,要比我多得多。
但她還是希望我能想起來,因為“我”當時多給了她錢,她去換零錢回來時,“我”已經走了。她在那家大排檔找了幾天,最終也沒找到“我”。她堅信總有一天會再次遇到“我”的,今天果真就遇到了。
我理解她此時的心情。但我不敢冒昧相認,因為這或許真是個錯誤,有一天她真的再一次遇到了那天晚上的那個人,她是否會因為我的“相認”而斷送了心中那一份記憶的美好?但我又不好讓她過分失望,只好說記不清了,好像有那回事?!?/span>
我理解她此時的心情。但我不敢冒昧相認,因為這或許真是個錯誤,有一天她真的再一次遇到了那天晚上的那個人,她是否會因為我的“相認”而斷送了心中那一份記憶的美好?但我又不好讓她過分失望,只好說記不清了,好像有那回事?!?/span>
于是我知道了她幾年前是因為母親生病了,才不得不停學出來打工的。上個月在幾個同鄉的幫助下租了這家花店,開業才十來天,生意挺不錯。她小時候聽人說過,人的職業感是天生的,人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機遇與天才的結合等于成功……
我拒絕了她堅持要“還”的兩元錢,在爭執中強行付了30元買花錢后匆匆離去。一路上我都在想,這位賣花姑娘小小年紀,就能在這么激烈的生存競爭中,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來,靠的是什么呢……
在朋友家,我述說了自己的經歷,大家都笑了。原來我買的花最少也得60元,我還自以為多給了人家呢!嘿,這一回,倒真真切切地欠她的啦……
(選自《當代小小說名家珍藏》,有刪改)
3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中的“我”是一個講究實惠、不喜奢華,思想保守,生活觀念比較迂腐落后的人。
B.小說用插敘筆法敘述了“我”遭遇的一些賣花者的情形,這為下文情節發展作了鋪墊。
C.小說寫“我”拒絕花店老板還錢,到最后“我”欠她的,情節有波瀾,避免了平鋪直敘。
D.小說故事情節并不曲折離奇,作者娓娓道來,毫不做作,卻能給讀者以悠長的美的回味。
32.小說中的花店老板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33.“我”在小說中主要有哪些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一)【答案】
1.B
2.①巧妙照應標題,暗示題旨。二毛糾正葫蘆的叫法:不叫遛彎兒叫散步。這里以一詞之別,表現了鄉村人們思想的變化。
②呼應前文的情節,并使情節發生反轉。以前是二毛來葫蘆老漢家提意見的,現在是二毛和他媳婦一起出來遛彎。
③進一步凸顯小說的主旨。表現現代鄉村人們也像城里人一樣日益追求精神享受,鄉村習俗為之改變,具有普遍性。
3.多處排比運用,渲染了環境的優美,更強烈地抒發了人物的美好情感,凸顯了人物美好的心靈,增添了作品的韻律感和詩意美,引發讀者豐富的聯想,突出了小說的主旨。
如①“想念家鄉的山水,想念家鄉的親朋,想念家鄉的月亮,想念家鄉的和風細雨”,運用排比抒情,使主人公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表現得更為濃烈,對家鄉一草一木的喜愛程度表現得更為深切,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調。
如②“看看那小路,看看那樹林,看看那沙灘,看看那河水,看看那……”運用排比,文筆抒情,意象疊加,將鄉村環境的優美和葫蘆老漢對這美景的喜愛之情表現得更為細致入微,令人向往。
【解析】(1)本題考查對小說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結合選項中提及的信息,聯系原文相關信息進行一一辨析。
(2)本題考查對小說結尾情節的理解。要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結合文本內容和題干要求,再根據小說的情節、標題、主題等角度展開分析。
(3)本題考查對小說藝術特色的理解與分析。分析小說的藝術特色,要善于從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篇章結構手法等角度分析,同時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分析。
排比的作用:
①內容集中,增強氣勢。
②敘事透辟,條分縷析。
③節奏鮮明,長于抒情。
(二)【答案】
4.B
5.C
6.①豐富了母親的人物形象,側面展現了外來農民工生存的艱辛;②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戲劇性效果,精彩奇妙;③“老頭”是“媽”的結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實際生活,又能引人深思,震撼讀者的內心世界。
7.①照應標題“暮鼓”;呼應開頭,結尾“她迎著鼓聲往回家的路上走”與開頭的她在黃昏里出門走路形成呼應,使結構完整。②烘托人物性格?!澳汗摹焙嫱辛舜蚬つ赣H雖已暮年卻不屈服現實的倔強品格。③起象征作用。巧設暮鼓意象,“暮鼓”寓意著日薄西山、臨近結束,即將退場,而又堅強有力、催人振奮,同時,讓小說韻味無窮,詩意盎然。④有助于揭示小說主題。文中的“她”就是從中受到心靈的警醒,感悟到生活應具有老而不衰、不報怨、不消沉的態度。
【解析】
(1)本題考查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著眼整體閱讀,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全文的主旨,然后結合選項的表述進行分析。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本題,應從語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環境情節分析、主題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斷。根據對文本內容的感知與理解,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
(3)本題考查小說情節布局的基本能力。屬于情節作用范疇。答題時,首先找到相關的情節,仔細閱讀,從設置懸念、情節結構、人物形象、內容主旨等角度回答。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謀篇布局用意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把握全文內容大意,從結構線索、人物形象塑造、主旨意蘊表達等角度進行具體分析。
小說情節作用主要有:①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場所;②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③為后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④照應前文;⑤線索或推動其他情節發展;⑥刻畫人物性格;⑦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⑧使小說內容豐富、結構波瀾曲折富藝術性。結合具體情節,可進行具體分析。
(三)【答案】
8.D
9.A
10.先是為兒子不能理解自己種沙棘而氣憤,而后又為兒子要離開而無奈,當看到兒子在種沙棘轉而欣喜,為誤會兒子要離開而愧疚,為兒子不穿外套而心疼,最后聽兒子說完緣由后是感動。
11.①文章以沙棘為線索,貫穿全文,圍繞種沙棘展開情節,結構嚴謹,思路清晰。
②襯托人物形象,文章通過描寫老黨父子以不同方式用沙棘守護沙漠邊境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執著堅守、吃苦耐勞的老干部形象和一個頭腦靈活,具有創新精神的年輕人形象。
③豐富升華小說主題,老黨種沙棘是堅守沙漠,兒子種沙棘是改變沙漠,兩代人對沙漠的不同守護,象征著對祖國邊境的奉獻精神代代傳承,又代代更新。
【解析】
(1)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手法、語言、情感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手法、語言、情感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本內容,品味作品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能力。首先仔細閱讀文本,然后把握住人物情感變化的相應段落,結合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達感情的詞語即可。
(4)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章標題的含義及作用的能力。首先要善于分析標題的表層意思、深層意思,結合標題在行文的結構、內容上的作用進行分析即可。
(四)【答案】
12.B
13.①通訊員借了被子出門時,衣服掛在門鉤上,通訊員堅決不肯縫。這一細節,寫出通訊員的樸實、靦腆、執拗和新媳婦的友善、熱情、關切。②在通訊員臨犧牲前,軍裝的肩頭上露著那個大洞,一片布還掛在那里。表達出新媳婦和“我”為此而萬分痛惜的心情。③新媳婦細密地縫破洞,體現了新媳婦對犧牲的通訊員的愛護與敬重。
14.①百合花象征了軍民間純潔的感情,表達了人民對革命英雄的崇敬與熱愛。②用白色的百合花象征新媳婦淳樸、善良、純真、高潔的優秀品質,贊頌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③象征通訊員犧牲自己保全他人崇高的英雄壯舉,象征了他崇高的人格美。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小說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情感的能力。細節描寫都是作者精心的設置和安排,能起到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情感和揭示主題與文章思想的作用。先再文中定位該細節,在結合上下文分析人物的心理。
(3)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標題意蘊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先理解標題的表層含義,再結合文本的具體內容分析其深層含義。
(五)【答案】
15.C
16.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太陽的“無可奈何”,其實是在寫界嶺小學受限的教育環境,表達出張英才的失落心情。比喻。把“落日”比作“舊繡球”,寫出了界嶺小學問題重重又缺乏關懷的現狀。與孫四海和鄧有米吹的笛聲相呼應,渲染了苦悶、落寞的氛圍。
17.作為一名新教師,張英才是界嶺小學艱苦處境的見證者,使故事更具真實性。張英才是小說的線索,小說通過他的見聞和感受將吹竹笛、降國旗、升國旗等情節串聯起來,結構緊湊。小說以張英才對余校長的情感變化烘托余校長愛國愛生、溫和悲憫的精神品質。通過張英才的所見所聞,展示界嶺小學師生遇到的困境和可貴的堅守,引發人們對落后地區如何走出教育困境的思考,深化了主題。
【解析】
⑴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的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賞析能力,注意分析文本的選項。閱讀選項,從選項中了解文本的內容和藝術特色,再通過分析文本的主要內容來判斷選項的正誤。
⑵本題考查的是對景物描寫的賞析能力,注意結合文本的情節。先閱讀文本的內容,找出相關的文句,分析文句的內容,結合上下文來看文句的作用,然后再從內容和情節等方面入手分析其作用。
(3)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形象的分析能力,注意在文本準確找出相關的文段。閱讀文本找出相關的文段,從刻畫形象的手法等方面分析形象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組織答案。
(六)【答案】
18. B
19. 19.D
20. 20.細節扎實合理,符合敘事邏輯,使文章更加真實。交代了時代背景,寫出了貧窮的根源。在艱苦有限的環境中依然能幫助別人,突出程阿姨的善良與美好。更能彰顯人性的善良與溫暖,真摯感人。
21. 21.本文以全知視角使程阿姨和萬素花之間維持著一種平衡,雙方誰都不去打破,形成了隱性的“契約”。自尊和自卑之中,接濟和被接濟間,給與受間都在契約的約定下默默進行。通過轉述雙方的語言,如第一次去程阿姨家,臨走的時候,萬素花揭去枕巾和大床邊的細溜單子說,那我拿回家給你洗凈,下次帶來,程阿姨沒有反對;萬素花就作秀般說,今后我們不來了吧,太給你添麻煩。程阿姨都嚴肅地說,必須來,孩子們正在長身體,不能缺了營養,你這個當媽的,要負起責任;都沒有說過吃飯這個詞,只是說你們來,只是說去程阿姨家。萬樹花不想一直白白的吃人家的飯,只能為別人出點力,或者客氣一下。
維護自尊心。程阿姨特別理解萬樹花的心理,她不想傷她的自尊。做到了尊重她人。通過雙方的行為動作、心理描寫等。比如,第一次去程阿姨家的時候,萬素花特地燒了一大鍋溫水,讓五個孩子挨個在大盆里洗了澡,穿上干凈衣服,以后每次去程阿姨家,萬素花也都是這樣。洗干凈手臉,穿上干凈衣服,這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程阿姨呢,每次萬素花娘六個去,屋子里也都是打掃的纖塵不染,水泥地拖得油亮油亮,床單鋪得展展的。萬樹花做到了尊重自己,也尊重了程阿姨,而程阿姨也尊重了萬樹花,盡量不讓她為難。
【解析】
(1)本題考查文學作品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第一步,瀏覽選項,標考查點。把與“藝術特色”相關的核心詞語標注出來,畫出選項中有關“思路”、“主題判斷”、“作者情感”、“藝術手法”等內容的名稱。第二步,回歸原文,尋找對應。注意選項帶出的要點是否有原文依據。第三步,對比排除,確定答案。根據“原文內容錯誤”優先的原則,先將有“原文內容錯誤”的選項挑選出來,然后再考慮藝術特色賞析不當的選項,最后確定答案。
(2)本題考查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綜合賞析能力。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擇題,主要對文意、文章的主旨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核,設錯點概括類一般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當。選擇題錯誤的選項命制一般都有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
(3)此題考查把握重要細節作用的能力。通讀文章,理解文意,從內容和結構分析作用。1)內容角度。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調),與全文主旨有怎樣的聯系。2)結構角度。這是重點。既要考慮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慮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開頭段,則要考慮:①點明題目;②開門見山;③總領全文;④為下文作鋪墊,與下文形成對比、反襯,使文章有波瀾;⑤交代思路等作用。
(4)本題考查把握敘述視角的能力。答題角度總結,敘述方式:順序,倒敘,插敘,補敘,平敘。敘述人稱及視角:第一人稱,作用給人真實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稱,作用便于交流感情,給人以親切感,便于強烈呼告。第三人稱,作用視野開闊,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便于客觀描述。視角:全知全能視角、有限視角、客觀視角。情節安排(構思)技巧:線索、懸念、伏筆、照應、鋪墊、抑揚、對比、襯托、突轉、以……話題引入。敘述安排上的技巧:對話、心理、回憶、敘述與寫景結合、回憶與現實交織、時空集中。
(七)【答案】
22.C
23.①善用伏筆,照應巧妙。小說多處設伏,前后照應,如對分發化肥關心村民,村主任同司機的對話等,巧妙暗示了故事的結局。②平中見奇,一波三折,多次反轉。金寶“三盜模板”“兩次歸還”,情節曲折。③欲揚先抑。小說先對村主任“駭人”及兩家過節多有鋪陳,引人擔憂,結局表現村主任的寬容、理解,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答出三點即可。)
24.①與文章的標題和開頭相照應,營造了一種溫馨、靜謐、祥和的氛圍。
②折射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變化,表現了村主任對金寶的寬容理解,金寶誠心改錯。
③富有意蘊,以清朗的景物表現對人性美好的期待,也為讀者留下想象空間,引人深思。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小說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內容方面要求考生把握人物形象的特點、情節的作用、主題思想,手法方面要求考生掌握人物塑造的方法:正面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等)和側面描寫(他人反應、環境烘托等),還要注意細節描寫。修辭手法也要注意,常見修辭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更要把握運用手法的目的。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謀篇布局特點的能力。完成這類題目,需要考生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線索、懸念、鋪墊、伏筆等方面。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結尾段作用的能力。完成這類題目,同樣需要考生把握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和主旨、藝術手法、讀者感受等。
(八)【答案】
25.B
26.①“白發”是父親外在形象的顯著特征,體現了父親的蒼老,寓意父親為家庭、為子女辛勞一生,飽經風霜;
②“白發”反復呈現在張誠的腦海里,寓意兒子對老父親的擔憂與牽掛;
③白發,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形象,以此為題,突出空巢老人的孤寂與無奈。
27.①反復強調天氣寒冷,以人物直觀感受來突出季節特點;
②以氣候寒冷襯托出春節剛過鄉村的冷清,烘托人物內心的凄涼感,突出鄉村空巢老人的孤寂;
③寒春之寒寓意鄉村生活的艱難,“停下來就冷”,暗含著擺脫艱難生活的辦法就是以隱忍堅強的態度勤奮勞作,堅持不懈,突出了小說的主題。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內容方面要求考生把握人物形象的特點、情節的作用、主題思想,手法方面要求考生掌握人物塑造的方法:正面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等)和側面描寫(他人反應、環境烘托等),還要注意細節描寫。修辭手法也要注意,常見修辭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更要把握運用手法的目的。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的能力。在閱讀時,要整體把握文本,理解文本中心思想;逐段理解,把握段意;關注關鍵詞,理解表層義、比喻義、象征意等。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完成這類題目,同樣需要考生把握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和主旨、藝術手法等。
(九)【答案】
28.B
29.①(吃天鵝肉)緊張,羞愧,害怕(他人知曉)。②(天鵝蛋標本消失)敷衍應付,反思自責。③(天鵝是否飛來)平靜,期待。(意思相近即可)
30.①立足現實場景,穿插對往事的回憶,使敘述內容集中緊湊。②過去與現實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主人公思想認識的發展,有助于突出小說的主題。③過去的情景在現實中片段閃現,使敘事節奏富有變化。(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的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立足考查“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中人物心理描寫的能力。解答本題,先在文中找到寫這些疑問的句子,再結合小說的情節分析主人公的心理狀態。
(3)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敘述手法的鑒賞能力。解答本題,可分析這樣寫對于情節、主旨、敘事節奏等方面的好處。
(十)【答案】
31.A
32.①待人真誠。從“她”與“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②自強自尊,講誠信。母親患病,她停學打工,“我”多付兩元錢,“她”堅持要還。③善良淳樸,懂得感恩。為了感謝“我”的善意,她至少少收了“我”三十元買花的錢。
33.①講述故事:以“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來敘事,增強小說敘事的真實性。②推動情節:“我”是事件的參與者,由于“我”為送朋友結婚紀念禮物而買花才引出“我”與花店老板的相遇,進而引出她對兩年前“我”多付兩元錢而耿耿于懷等事件的追敘,再引出她對“我”的回報。情節的發展變化都與“我”有關。③襯托人物:小說主人公賣花姑娘的性格,由于“我”的陪村,而更加鮮明。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立足考查“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應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人物形象相當于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結合文本用兩個字的詞語或者四字短語概括出來,一般用形容詞性。這類題的設題角度一般有兩大類,一是簡要概括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這類題只需簡要總結性格特點即提煉出關鍵詞句。二是問塑造了什么樣的人物形象,并簡要分析,這類題做答案時應該包含兩方面,首先提煉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的關鍵詞,然后舉出文本中的相關事例來證明。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目意思,題目問到"我"的作用,分析小說次要人物的作用可從對主要人物、對情節、對讀者感受、對環境、對主題等方面分析作答,該題主要從前三個方面作答。
31.A.“思想保守、生活觀比較迂腐落后”這一分析欠妥當,結合“一邊感嘆如今生活中竟多了這么一道西方人的習慣——逢某些日子要買些鮮花送給某些人”“總以為花錢買鮮花不十分合適,不如買些別的什么,比如吃的、用的……但朋友們卻一再數說我的落伍”等分析,“我”只是不能理解逢某些日子要買些鮮花送人,也覺得花錢買花,不實用等。無法推斷出“我”“思想保守、生活觀比較迂腐落后”。故答案為:A